时间:2020-5-13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点击: 61 次

新世相的约稿。

女孩子不要男人送书,只借书——一借一还,两次接触机会。

——《围城》里,钱钟书先生如是说。

我初读时便好奇:他老人家,哪来的这个经验?

又《围城》里,有人真使过这招。范小姐要勾引赵辛楣,软硬兼施,哄赵辛楣问她借剧本看,剧本上面有范小姐自己仿作者题的签名求爱。这里面大有道理:让赵辛楣自觉有个情敌,好挑动他的斗心。然而这其实还不算厉害。

对付真正的读书人,另有一个办法:比如女孩子问男生借了书,还回去时,如果就此还了,也就完了,没了后续;如果女孩子还书时顺口问:

“哎,这书好看(男生自然得意,因为自己借的书好看,仿佛就是自己也好看似的),就是我哪里哪里没读懂(男生自然容易好为人师),就是这里这里……”

开始谈论细节了,女孩子不用多话,只用仰慕的眼神看男生,自能鼓励他高谈阔论下去……

——哪位会问我:你怎么知道的?

答:我亲眼见我一个好朋友这么中招的。我和另一个朋友还好心提醒他,“哎我们跟某老师约了要去吃饭”,一边站起身来,身在局中的朋友犹且不觉(或者假装不觉?),道:“我一会儿过来!”

好嘛,我俩人只好耸耸肩,走了。

一借一还,或者聊起来。如此,读书能读出人的关系来,就是如此。

在互联网还不发达、大家还经常见面的时代,尤其如此。

我小时候,小学三年级之前吧,没怎么见过钱;朋友之间,以物换物,以书换书。谈不到价格对等,只是,比如一本《七龙珠》换一本《圣斗士》,一本《三国演义》连环画换一本《水浒传》连环画。有些做法,很合乎经济学,比如我曾用几本薄薄的《智取威虎山》连环画,换过一整本《三国演义》——无他,那时我们都只有八岁,跟我换书的同学还不太认字,这种“字书”对他而言使用价值不大,还不如跟我换了连环画,物尽其用呢。

换到后来,很容易错杂起来。一本书可能经了五六道手,原主哪天想起来去讨要时,就得挨家挨户地问。最后终于找到时,身后已经跟了一串交易参与人,仿佛蜈蚣;大家纷纷“你是用A书换了我的B书,先换回来。”“这本C书是我的!”“别急啊,我先跟D书的主人换回来”……而换回来的书,也常不是原来的样子。小孩子们手贱,保不齐就把杨六郎画成了杨令公,葫芦娃画成了沙和尚。

年我家搬家时,储藏室搜了一堆书出来:是我小学毕业后,就没再读过的连环画们。重新看,有些明显不是我的,大概是某位同学忘了换回去;一本《明英烈》封底,用钢笔歪歪斜斜写着这几个名字:

“朱元璋、胡大海、常遇春、徐达”……

他一定是很喜欢明朝开国故事吧。我想。

上海漕溪路枢纽站旁,有个地方,论斤卖书:自然都是些《男性泌尿卫生护理》、《我的漂亮小姨子》、《陈XX情妇曝光全录》之类。我某次路过,瞥到门口有本书画风不同,过去蹲下看:莎翁四悲剧集的英文原版。翻开扉页,道:

“吴XXX年购于XX书店”。

下面一行小字:“搬家被迫丢弃,望买者郑重。此乃好书。”

我不知道这位吴先生是怎么回事,只觉得,他的感受,传达给我了。

我起身买,老板论斤,给我称了五元钱。最后还问我:“哎,你都买了,那跟我说声,这是本什么书?”

我:“是四个剧本。这真算卖得很便宜了。”

老板:“哦!我是看不懂。值钱了在这里也没人买。你买了也好。”

大概是我高三的时候,那时有些家庭有了电脑,但还没普遍通开互联网。我的一个同学有王小波几部小说与金庸全集的txt版,就放进一张3.5寸盘里给我——这个名词,现在的孩子们大概是不能理解的了。我到家,打开3.5寸盘拿文件时,注意到里面一个txt文档,题目:“张佳玮请一定打开看一看”。我打开看了:是那个同学写给隔壁班一个女孩子的情书,最末写:

“我觉得我文笔不好,你给我改一改?谢谢你!”

——这个时代,在亚马逊的书下面分享评论、批注和引用的诸位,也许无法适应。

但这就是我们那一代的,读书者之间的,奇怪但确实的,交流方式。

最近两个月,我的朋友圈被新世相图书馆刷屏了,我几个在国内的朋友参与了这个活动,晒一些他们随机收到的书和其他读者写的漂流卡,比如下面这两张《查令十字街84号》的:

这种交流方式——让书像贝壳似的在海洋间漂流——让我想到第一次读村上春树的事。

我高中时,市面上有一套漓江出版社的村上春树集子。先读了《象的失踪》——里面包括了《且听风吟》、《年的弹子球》等短篇——然后寻思找同社的《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读。找不到。查图书馆记录,明明是有的,虽然只有一本:21世纪初,村上春树还没那么红就是了。

一个月后再去,有了。借了。回到家读,发现书的封底书皮里,插了张纸。字体很清爽,曰:

“真是好书!但还不是村上最好的书!读完这本,一定要读《舞舞舞》!那才是村上最好的书!”

每个感叹号,都是用钢笔笔尖划了一弯,然后狠狠一点,力透纸背。

这大概,是我见过最可爱的村上迷了。

我身处法国,如果在国内,可能也参加了这个漂流项目。看过网上其他参与者写的书评。他们看一本关于命运的书,写:很久没有看一本书看到嚎啕大哭;他们看关于国家的书,写:若没有新世相,这是一本一辈子都不会遇到的书。这样的评论真让我忍不住好奇,我会在新世相图书馆遇到什么样的书,又会留下什么样的句子呢?

如果我参加,还蛮希望收到一本王夫之的《读通鉴论》的。那是一本典型的“本来想看着助眠用结果看到大天亮停不下来”的书。满本都浸透着“我最喜欢你看不惯老夫的直白和傲兀可是又不得不承认老夫比你有文化”的范儿。论贾谊和苏轼那段大概是后世批苏轼最凶的了,虽然是苏轼粉,但着实想看他和苏轼穿越了对掐是啥样子。倘若有其他人在漂流卡上留下回复,大家用这样的形式谈古论今,也挺好玩儿的。

如果您在国内,倒是可以考虑参加,参加之前先

------分隔线----------------------------
热点内容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发布优势
  • 广告合作
  • 版权申明
  • 服务条款
  • Copyright (c) @2012 - 2020



    提醒您: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做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 请速与我们联系